8月3日,北京交警發布消息稱,為加強路口交通秩序管理,交管部門將以“機動車禮讓斑馬線”為切入點,在現場執法的同時,啟用“電子警察”記錄抓拍“未停車讓行”違法行為。
目前,北京警方已新增設了一批交通技術監控設備,這些設備現已在北京市交管局網站上公示。這意味著“機動車禮讓斑馬線”在北京也將正式進入實際執法層面。
“機動車禮讓斑馬線”是個常識,“鋼鐵之軀”的機動車向更為“柔弱”的行人謙讓路權,本身也被視為一種公德,體現著現代社會的道德指向。這在法律上也有所體現,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就規定: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,應當減速行駛;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,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,應當停車讓行;機動車行經沒有交通信號的道路時,遇有行人橫過道路,應當避讓。
但機動車“不禮讓斑馬線”是否扣分罰款,則各地規定不一。隨著近些年機動車數量增長,文明駕駛的共識進一步凝聚,加之技術手段進步,在執法層面明確“機動車禮讓斑馬線”的條件已經成熟。
北京的此番動作,標志著有著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,率先將“機動車禮讓斑馬線”納入執法框架內。而超大城市的體量本身,就意味著對執法能力、標準統一、技術整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,北京此番試水也體現了城市管理的擔當與作為。
當然,如何定義行為標準,車輛和行人的位置在何種狀態下構成“不禮讓”,這也需要向社會廣而告之。因為,現實中,民眾有時并非不想禮讓行人,而是不知如何讓;行人猶猶豫豫的狀態,顯然也對機動車讓不讓沒有穩定預期。事先把規則講清楚,也有助于規則更好落地,讓公眾知曉該如何依法“各行其道”。
機動車“禮讓斑馬線”是禮更是法,將其納入法治軌道,其實也是在厘清公共文明的底線。期待今后“車讓人”可以蔚然成風,盡快成為普遍的、常態的社會規范。
-----摘抄至《新華網》